2006年6月21日

感性足球

足球從來都是感性的運動。

本屆世界盃便多次出現了感性的時刻。E組中,意大利隊在首輪比賽以一比零擊敗加納隊,而小組的另外兩隊球隊對壘,捷克隊以3:0大敗美國隊。到了次輪分組賽,意大利對美國,捷克對加納。結果,首仗大勝的捷克今仗以0:2敗給加納。理性上,在另一場比賽,意大利應該輕取美國,然而這場比賽的賽果卻非常不理性,兩隊感性地賽和了。難怪,人們都說意大利足球如何感性。

首輪分組賽:       次輪:

意大利 2:0 加納 | 加納  2:0 捷克
            
捷克  3:0 美國 | 意大利 1:1 美國

一個例子不足以作為證據?ok,再來一個。H組的比賽,西班牙隊在次輪分組賽的上半場以0:1落後於突尼西亞隊,雖然最後西班牙還是以3:1反勝了,但比賽時下起的滂沱大雨彷彿想告訴我們,下半場那三個入球帶來的理性掩飾不了上半場的感性。而小組另外兩支球隊的比賽,烏克蘭隊以4:0擊敗亞洲強隊沙地亞拉伯。如果你知道,在首輪賽事中,大勝四球的烏克蘭隊以同一比數大敗於西班牙隊腳下,而曾經領先西班牙半場的突尼西亞只能迫和沙地隊,你便可以理解,足球是不能以理性來衡量的。

首輪分組賽:           次輪:

西班牙   4:0 烏克蘭  | 烏克蘭 4:0 沙地
            
沙地亞拉伯 2:2 突尼西亞 | 西班牙 3:1 突尼西亞
                (上半場 0:1 )

再說,扣除一切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,理性上,巴西隊應該可以在本屆World Cup中順利捧盃,但感性上,因為某些外圍因素的沖激,任何奇妙的事都可以在世界盃的舞台上發生。例如,巴西隊受到太多球迷的支持,因而獲得了一面倒的氣勢,這本是正能量,但這股正能量卻可能令整隊巴西「緊張」,繼而「腳痛」,再繼而影響表現,最後,被影響的當然是賽果了。外圍因素竟能把球迷的一面倒支持由正能量變成負能量,甚至影響球員的心態和表現,所以說呢,足球是多麼感性的運動。

當然,如果盡是理性的話,球賽或會變得乏味。或許,感性足球比理性足球來得精彩。但若果我們還把足球看成體育項目、還記得體育精神的話,我們是否應該理性一點?抑或,我們應該以利益掛帥,繼續感性下去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