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數月前電影版在香港上影,電車男大熱,但當時的我對此故事卻不懷好感,甚至覺得又來一齣無聊的「人為愛情片」。怎料,上星期六晚電視版《電車男》在無記首播,碰巧我無意地收看了,便迷上了這個故事,深深地迷上了。看 VCD、看原著故事、上網找資料、找相關介紹、找演員照片,我似乎著了魔。
為何著魔?也許對故事情有獨鍾,也許喜歡男主角 (伊藤淳史) 獨特的演繹,也可能,是女主角 (伊東美咲) 漂亮得令人難忘之故 ( ^_^ " )。原因不明,但喜歡就是喜歡。
電車男,一位二十出頭的男孩,外貌平凡、沉迷動漫世界,與社會脫節,是典型的御宅族 *。2004年3月14日,他的世界發生了微妙的改變。當晚,他在火車上遇到了讓他一見心動的「愛瑪仕小姐」,內向而自卑的他當然沒想過結識她,然而緣份似乎看不過眼,便派來一位醉酒漢「幫」他一把。有了相識的機會,電車更加忐忑,於是在網上訴苦 (2cn.net),誰不知,緣份再次為他找來一班網友,故事就這樣開始了。當晚的「電車故事」在網上引來了無數迴響和關注,後來更走出了網絡世界,以書本、電影、電視劇、舞台劇及漫畫等形式繼續流傳下去。
眾多不同的形式中,電視版最得我心。和電影版相比,電視版除了在劇情上技勝一籌外,選角方面亦較為出色。主演電影版的男主角在「改造」以後,未免帥得過份了,甚至顯得愛瑪仕有點襯他不起,這樣未免減弱了故事的感染力。要知道,如果「電車」本身就是帥哥一名,《電車男》便不會有如此感染力。同樣的問題,應該不會出現在電視版裡。看過電視版的朋友都知道,女主角給人的感覺是高貴、漂亮、氣質逼人,而男主角方面...便見仁見智了 (其實我個人覺得他是OK的)。正因為兩人在外貌上不匹配,結局時兩人牽手的時刻才會教人感動。
說到感動,何以電車男的故事能夠牽動無數人的心情?當然,故事的一大賣點是一位傾城美女愛上了一位不討女孩子喜歡的男孩,這種戲劇性自然有其吸引力。另一方面,電車男的網友們也是故事的關鍵所在。他們鼓勵電車男的同時,本身亦被電車男的故事感染著。第二集中,那位因失業而離家出走的網友下決心向妻子道歉,便是因為感染了電車男的勇氣。這種互動的感染力在劇中造成了不少感動的場面,不失為電車男的一大吸引之處。
說到尾,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令人感動的重點。然而,有說整個「電車故事」都是虛構的,電車男並非真有其人。如果傳言屬實,那麼整個故事便沒了意義,相信失望的不止日本人,你和我甚至全世界的「電車迷」都會為此婉惜。可喜的是,網上盛傳現實世界的電車男和愛瑪仕不僅真有其人,兩位有情人更於近日終成眷屬,這消息,不是比電視版的 happy ending 更加窩心嗎?
* 御宅族,指過度熱衷於動畫、漫畫、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。
p.s.
1.如果我懂日文,喜歡遊歷 2ch.net,兩年前又見證過「電車男」的故事,那麼我一定介紹他聽《傾心》。
2.如果世界是無奇不有的話,如電視版愛瑪仕這種內外都近乎完美的女生,會存在嗎?
(有時, 人要理智失衡才會快樂)
電視版《電車男》劇照:


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